说说大一大二本科生如何在本校入门科研

自我介绍,本人计算机已毕业,现在美国二三流州立大学读博士,本科期间在本校科研方面踩了不少坑,希望写一写经验帮助同学,受众为大一大二希望在本校尝试计算机科研的同学。

一。本文不包括

  1. 写论文,校外合作,暑研,申博士等等,因为网上信息很多,不需要我讲。
  2. 动机,因为这是尝试之后的结果,而不是尝试的理由。当然尝试之后你可能会放弃或者选择科研,不过都比没试过就一头扎进去强得多。

二。本文的初衷

为什么我要强调受众为大一大二在本校的同学,因为高年级时间和机会都相对较多,无论是出去实习还是找校外合作都很普遍,且网上信息很多。而大一大二作为本科时间的 1/2(其实我觉得是 2/3),在学校信息不透明的情况下,很容易就踩一些坑,导致时间白白浪费掉。

三。选择老师

1. 不要迷信表象

很多人看到某教授是院士/长江,就想当然地觉得这样的老师很好,这是完全错误的。事实上我们身为本科生而不是博士生,不需要太关心老师在圈子里的地位,他可能已经不亲自指导学生了。更有意思的是,很多很厉害的教授也不是最佳选择,因为最重要的是,他真心实意地愿意帮助你入门科研,他再厉害,不愿意花心思在你身上也是没什么意义的。还有同学想要申请国外博士,一看某老师是美国博士毕业,就想当然地以为他可以帮你推荐到他的老板那里,这都是错误的想法。我们这里推荐助理教授为佳,因为他们正好缺人手缺论文,会对你投入比较多的精力。当然如果你能找到愿意带本科生的海归大牛,那当然最好,但是一般不可兼得。

2. 已知比较靠谱的老师

注:此处为针对本科生的推荐,和硕博的情况完全不同,请不要混为一谈。

罗敏楠:人工智能方向。这几年已经发展为非常大且正规的本科生科研团体了,不仅可以得到比较靠谱的指导,同学之间也可以相互学习合作。

周三平:计算机视觉方向。已知有 2 个同学曾经得到过靠谱的指导。

王飞:无线网络方向,很愿意也有时间指导本科生。

任鹏举:系统方向,已知和波士顿大学有关系,2 个同学借此获得过一些科研机会。

李昊:系统方向,已知有 1 个同学曾经得到过靠谱的指导。

如果你不幸对某些西交没有的方向感兴趣,那就只能寻求校外的机会了。

四。如何开始入门

不需要通过学校的计划/项目来联系
很多同学觉得教授都很忙,自己最好走学校的项目来得到重视,比如人机所的 x 计划,我看到有人介绍说“只选拔顶级选手,需要均分高,或者有特别的才能。比如笔者当年靠着钢琴十级和一些不太拿的出手的特长以低于一般选手的均分混进了 X 计划。”。这是完全错误的,科研和钢琴并没有一毛钱关系,需要的是自我驱动力,事实上你亲自联系老师会让老师觉得你更“懂行”,私下联系也是国外大学非常常见的做法。

  1. 发邮件联系,选好老师之后,用你的学校邮箱发邮件,附上你的成绩,或者有什么亮点(会写 c++,数学建模等等)。一般老师都会回复,不想要你也不要紧,换一个就行了。

  2. 和老师面谈,要求参加组会(一般为一周一次的),组会上每个人都会分享一些论文和自己的工作,首先能让你知道组里的每个人都是做什么方向的,还能让你慢慢看懂论文。

  3. 计算机大多数方向不需要太多的前置知识,想达到慢慢啃能看懂论文的程度,最多在网上学一两门公开课就够了(比如卡耐基梅隆大学的对应课程)。这一步大概需要 3 个月到 1 学期。

  4. 在参加完几次组会后,和老师要求自己在组会上讲一篇论文。因为首先很多时候你自己懂了不代表真的懂了,讲论文可以让你有更深入的理解。其次让老师认识到你不是来混时长的,是真的想做一些东西。

  5. 现在你已经能看懂一些论文了,并且在组里混了几个月,大家做的什么方向你都已经大概了解了,需要挑一个人来带你。这一步非常关键,因为有些博士生自己都发不出论文,你就别指望他能帮助你了(我意思不是要你当舔狗,但是他起码要有一定水准)。这里建议挑个容易相处的三年级以上的博士生,和老师说你想和他做东西。

  6. 最理想的情况是,这位博士生手上有一个正在做的项目,他可以让你参与。但是,一般博士生不会这么轻易就分享自己正在做的东西,所以我们也要考虑自力更生的情况。这里建议每周尽可能多读相关方向的论文,并且固定时间和博士生讨论,问问题。他如果是一个合格的高年级博士生,在你和他讨论 30-50 篇论文之后,一定会有一些想法让你可以动手开始做的。这一步大概耗时 3 个月到 1 学期。

  7. 剩下的事情就超出本文的范围了,无非就是试错,出了好结果就可以写论文了,没有好结果就接着试错。这一步的结果完全取决于带你的人的眼光,所以,我们对老师和博士生的选择一定要慎之又慎,否则就只会浪费时间。

18 Likes

(非常支持,现在大一过去了就感觉自己一事无成,, , 然而大四还有别的事忙,只剩两年了,, ,
感谢题主的分享!

无法指导这个问题。。。

1 Like

一般来说,尝试通过减少沟通来提高自己在导师那里的形象是一定错误的。因为在同样的时间内如果进行更多沟通,导师可以更了解你的进度且你的印象的期望不会下降。沟通越多印象反而更好,而且你可以得到更多反馈进步更快!在一定的时间结束时,你的绝对水平和老师对你的了解只会更好。如果沟通很多还是失败,说明这个事情就完蛋了,没必要继续了

3 Likes

想问问题主,本人计算机刚刚大二,大一对科研竞赛毫无了解,课程之外的知识储备很少,仅仅只是均分比较高,去找导师进行科研会不会不太合适,需要提前学习一些东西吗

不需要,他不要你,你换一个就是了

同学能给出一些具体描述吗?”挺好”并不足以让我们选择本科导师,我上面提到的所有人都是我或者我朋友在其指导下发过不错的 paper 的

1 Like

确实,是我不严谨了:confounded:

信息新蕾计划的含金量有多少呢?和正真的科研相比差距在哪呢?

你这个表述有点问题,如果你希望进入一个地方就自动获得“含金量”,那这个地方一定是门槛很高的,比如牛逼学校的学历,牛逼公司的实习等等。你光是“做科研”显然没有任何含金量,“做出东西”才有含金量。比如发了牛逼的论文。

这就是真正的科研,没啥区别

1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