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縁更新】小倉百人一首:日本和歌芸術介紹

本帖打算将小仓百人一首全诗做简要介绍和赏析,时不时穿插一些知识背景介绍和小科普,让大家也能感受平安时代独特的美。

目录:


Cover image by @kamepan44231

References:

  • 嵯峨嵐山文華館.
  • Wikipedia.
  • 刘德润。小仓百人一首——日本古典和歌赏析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 茂吕美耶。传说日本 [M], 平安日本 [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 Likes

7、安倍 仲麿 [あべ の なかまろ]

天の原 [a ma no ha ra]
ふりさけ見れば [fu ri sa ke mi re ba]
春なる [ka su ga na ru]

三笠の山に [mi ka sa no ya ma ni]
出でし月かも [i de shi tsu ki ka mo]


1 翻译

白话文译:仰望天空,月亮尽情绽放着光辉。春日的故乡三笠山上徐徐升起的,也是这样的吧。

汉诗译:翘首望东天,神驰奈良边。三笠山顶上,思又皎月圆。(刻于兴庆公园内阿倍仲麻吕纪念碑上)

2 背景知识

在讲解第一首和歌前首先要说明一下和歌的格式。简单来说,和歌分为上句和下句,上句音节数为 5 + 7 + 5,下句为 7 + 7,正确吟唱和歌时需按 5/7/5/7/7 进行断句,一般会将下句重复一遍。

大家可能听说过俳句或川柳,其格式为 5/7/5。俳句一般要求包含季语(即暗含当前季节的词语),还有一些其他的限制,而川柳则更加随意。

3 人物背景

阿倍仲麻吕(698—770),大和国(奈良县)人,汉名晁衡,是我们熟知的遣唐使成员。其 18 岁时作为留学生来到中国,于开元年间参加科举考试并中进士,在唐玄宗时期担任了朝廷多项要职,成为了中日两国交流的常驻使节。其本身也是诗人,与李白、王维等人为密友。天宝 12 年(753 年)乘船返回日本途中,船只遭暴风损坏,于是只得返回长安并于此终老。

李白听闻其于归国途中遇难的消息,以为其已死亡,悲痛不已,写下《哭晁衡卿》: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回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在此诗中,李白将其比作死于湖南苍梧山麓的太古圣君舜,可见评价之高与两人关系之深切。

在交大北门对面的兴庆公园中立有阿倍仲麻吕纪念碑。 这也是我将这首诗作为第一首的原因之一。

4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其于天宝 12 年随第 10 次遣唐使回国前,明州(宁波)的送别宴会上。王维、包佶等中国诗人都出席了此次宴会。遣唐使出发前都要在奈良三笠山上举行祭祀仪式,于是三笠山便成为留唐学子魂牵梦绕的故乡的象征。

仰望宁波海潮之上的明月,遥想故国三笠山上升起的那一轮,想必是同样的光耀美丽。一边是日夜思挂的养育了自己的故乡,一边是生活 40 余载,造就了自己的唐土。举杯欢饮,看月光洒满辽阔的东海。在如此宏大的景象之中,其内心感情一定复杂而深沉。

abenonakamaro

3 Likes

@えしりなか 看到二次元小妹妹丑态尽现 :pouting_cat:

子曰:食色性也

安倍 仲麿 是不是 安倍晋三 的祖先?

I dunno.

唉,昨日仿佛在眼前

10、蟬丸 [せみまる]

これやこの [ko re ya ko no]
行くも帰るも [yu ku mo ka e ru mo]
別れては [wa ka re te wa]

知るも知らぬも [shi ru mo shi ra nu mo]
あふ坂の関 [o u sa ka no se ki]


1 翻译

白话文译:逢坂关啊,远行的人与归去的人都在此分别,相识的人与陌生的人都在此相会。

汉诗译:远去与相送,离情此地留。亲朋萍水客,逢坂关前逢。(刘德润)

2 背景知识

2.1 日本语言与书写系统

我们都知道日本原先只有语言而无文字,由中国或经由朝鲜半岛借入汉字之后才有了自己的书写系统。现代日语书写系统分为三个部分:汉字、平假名、片假名。

平假名是由汉字草书演变而来,如:安->あ (a),以->い (i),太->た (ta),乃->の (no),主要用于句子当中无法用汉字表示的语法成分,如助词和送假名(日语作为黏着语,跟随在动词后的语法成分)。

片假名由截取汉字楷书的部分而来,如:阿->ア (a),伊->イ (i),江->エ (e),在现代日语中主要用于表记除中文、韩文以外的外来词。

汉字则是最为复杂的。作为表意文字,他们除了被用来直接书写源于汉语的借词(如東京 Tou kyou、自信満々 Ji shin man man),还被用来书写日本固有词,即和语词(如難波 Naniwa,大和 Yamato、現人神 Arahitogami、稲荷 Inari)。

2.2 汉语与和语

平安时代,日本男性贵族认为汉语是高级的语言,于是上至公文下至日记都坚持只用汉语写作,这种文章的朗读方法称为“汉文训读体”,裕仁的终战诏书玉音放送就是这样的。然而简短精炼的文言文难以表达人细腻的情感,而且当时的日本人即使再懂汉学,写出来的汉文也是不太标准的。

男性有抒发自己情感的愿望,但又不能以和语写作。于是,刚结束了土佐地方官职准备返京的纪贯之便假借女性的口吻,用女性的文字——平假名写下了《土佐日记》,开启了平安时代假名文学的潮流。著名的《源氏物语》《蜻蛉日记》都是在此之后的女性作家用平假名书写的。

和歌便是和语的艺术,其中有用汉字表记的词汇,但全文不出现汉语、汉字词,只使用日本的固有语言——和语。也因为此,和歌是日本风流人士表达自身丰富感情的不二之选。男女相恋,往往是互赠和歌,用隐晦的美的方式来传达情感。《小仓百人一首》中,恋歌也占到了大多数。

3 人物背景

蝉丸的身世说法不一。有一说是其为醍醐天皇的皇子,因他生来即为盲人,天皇感到十分愤怒,将他抛弃到荒山之中。天皇认为失明是他前世的修行不足与孽障导致的,而丢弃它是为了让他早日脱胎转世的慈悲之举。

蝉丸晚年隐居在逢坂关附近(近江国境内,今滋贺县大津市逢坂)。

逢坂の 関の嵐の 激しきに
しひてぞ居たる よを過ぎむとて
(『続古今和歌集』 巻 18-1725 雑歌下)

八月十五夜,蝉丸独自兴兴弹着琵琶,吟唱出的这首诗:逢坂关的暴风雨太猛烈了啊,我忍耐着风雨声于此静坐,只是为了勉强度过这个夜晚、度过一生。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蝉丸的孤独与哀伤之情。

不过正在他抱着琵琶醉情于悲哀之中时,失明的他哪知身旁有一位倾慕自己多年的人,已连续三年坚持守候在他身边,只为一听蝉丸演奏传说中的《流泉》《啄木》之曲。此人即是源博雅。源博雅一开口,两人很快意气相投、相谈甚欢。

4 赏析

逢坂关是东出京都前往东海道、东山道、关东、北陆的必经之路,往来车马商贾不绝。就像长安的灞桥一样,远行的游子与亲人常常在这里上演依依惜别的悲伤场面。

蝉丸居于此地的茅草屋中,旁观着这里发生的一切。世间的相逢相别、悲伤喜乐,常与他心中的孤寂与无常之感共鸣。

2 Likes

好帖顶顶 资瓷喵

最近玩的游戏里面有写俳句这个收集内容,对这方面比较感兴趣,刚好看到这个帖子 :grinning:我门人才辈出 :woozy_face:


阿部桑那个碑,兴庆整修前还在,后来(貌似)变成西安饭庄了,没看到碑移到哪里去了 :smiling_face_with_tear:


让我想到了男子作闺音的一首伤别名作,而且还提到了类似逢坂关的意象,即灞陵桥和咸阳道——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十五夜,王公贵族月見作歌,蝉丸在凄风苦雨中蹉跎半生,如此对比令人扼腕。还好他有源博雅作陪,看来皇室之中还是有欣赏他的人。


说回上文提到的那个游戏,因为翻译过来变成汉俳了,跑到海那边想找找日文版的东西(日文版文本就是 57577 的和歌),发现好多日本人在说“介斯嘛词不达意的玩意,而且要收集的内容也太多了吧”:rofl:世界性“文化体力”倒退 :crazy_face:

当然游戏文本肯定比不上大家之作,但是结合剧情和画面读着还挺有感觉的,整不明白两国网友对这个收集的不满,要我说的话もっともっと :smiling_face:

1 Like

感谢支持 :pleading_face:,正愁贴子没人看呢。你说的游戏可能是对马岛之魂罢(没玩过)。然后源博雅也不是代表朝廷赏识他,只是喜欢琵琶罢了(

下一首准备讲在原业平,特别美的一首,很喜欢。希望自己能将故事好好表现出来 :pleading_face:

17、在原 業平朝臣 [ありわら の なりひら あそん]

ちはやぶる [chi ha ya bu ru]
神代もきかず [ka mi yo mo ki ka zu]
竜田川 [ta tsu ta ga wa]

からくれなゐに [ka ra ku re na i ni]
水くくるとは [mi dzu ku ku ru to wa]


1 翻译

白话文译:龙田川上枫叶赤染,水波荡漾。在那悠远的神话年代,也不曾见得如此的风景。

汉诗译:悠悠神代事,黯黯不曾闻。枫染龙田川,潺潺流水深。(刘德润)

开头的“ちはやぶる [chi ha ya bu ru] ”写作“千早振る”,为枕词,有神力强大之意。枕词为和歌中无实意,类似于固定搭配跟在某些特定词前面的修饰词。如“ちはやぶる [chi ha ya bu ru] ”为“神”、地名“宇治(うぢ)”的枕词。

下句首的“からくれなゐ [ka ra ku re na wi] ”中的 ゐ 为历史假名(ゐ 正好就是源自草书汉字“为”),现在写作 い。“からくれない [ka ra ku re na i] ”汉字写作“唐紅”,即唐红意。有意思的是它的词源:

から [ka ra] → 唐,くれ [ku re] → 呉,ない [na i] 为 の藍 [no a i] 的音变。所以“红”的词源是“吴地的蓝”,再在前面加上唐作修饰,变成了唐红。

下句末的 くくる 现代日语译作“絞り染め”,即为绞染,为日本为衣物染色时的一种技法。正是这个词暗示了在原业平所咏赞的根本不是美景,而是美人。

2 人物背景

在原业平的父亲是平城天皇的的第一皇子阿保亲王,母亲是桓武天皇的皇女伊都内亲王。因此,业平本是皇族的嫡系子孙。但在后来斗争王位的药子之变中,平城上皇失败。嵯峨天皇将业平与行平兄弟二人降为臣籍,赐姓在原。

平安时代是日本历史上一段长久和平的时期,这一时期极为盛行的贵族文化奠定了日本文化的底蕴。恋爱是平安时代贵族间风雅的游戏,而在原业平又是当时著名的花花公子。在一次舞会上,业平对一身唐红绞染衣装,宛如金风玉露翩翩起舞的藤原高子一见钟情。

藤原高子是藤原北家嫡流、中纳言藤原长良的第二女,作为藤原家通过血缘关系掌控朝政的关键,自小就注定了入宫的命运,她本人也因此而自豪。但是,少女时期的高子经不住在原业平的诱惑,曾与他暗中恋爱,甚至一同私奔。夜中,在原业平盗高子而去,可是两人毕竟受命运所缚,终不是同路人,最终被高子的兄长藤原国经与藤原基经追回。

时光匆匆,多年后高子已作为阳成天皇之母被尊为皇太夫人二条后,而业平作为中将辅佐年少的阳成天皇。峰回路转,命运驱使两人在殿上再次相遇,可是此时他们之间已相隔一层竹帘。

3 赏析

二条后要求中将当场作一首和歌。中将望着后殿屏风上龙田川流水潺潺、铺满秋枫赤红一片的秋景,便作“悠悠神代事,黯黯不曾闻。枫染龙田川,潺潺流水深。”

在殿上其他人都感慨中将对秋景描绘之美时,只有中将与二条后两人会心一笑。中将哪里是在赞叹秋枫,用“くくる”即“絞り染め”分明是在明目张胆地歌咏着一身唐红衣装而翩翩起舞的高子的美。没想到多年过后,业平放荡不羁的本性依旧不改,依旧用他最擅长的和歌倾泻出自己对高子的爱意。而高子是否也忆起少女时代的自己与业平一同在夜中奔逃的傻事?

不过这些也只能止于猜测。身为皇后的高子与身为中将的业平只能将秘密藏在心里。

1 Like

正好我最近在 duolingo 上学日本语,词源分析蛮好的

是什么力量驱使 [Redacted] 学起了日本语

1 Like

久别重逢,在原虽被贬为臣籍,丝毫不减当年风流倜傥,满殿众人都成为了他与皇太夫人以歌打趣的背景板。不同于“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这首表为秋景、里在情趣,不为还未到来的离别而悲伤,反而坦然享受重逢的喜悦。

“即见君子,云胡不喜?”中将和太后的故事是真,舞娘与公子的情谊也不假,虽感情注定无果,重逢仍可会心一笑。看得出在原想告诉二条后,自己还记得那个风流的少年——曾将一袭明丽的唐红拥入怀中。


有一个问题,请多汁牡蛎三塞解答:

感觉和歌并不太讲究合辙押韵,读起来有时感觉欠点什么。按理来说日文元音比拼音韵母少,更容易押韵才对。如果和歌是从乐府诗发展过来,创作时应该会考虑作曲吟唱的流畅度,为什么韵脚这方面没有在意呢?

是的,美国人做的日本历史游戏,不谈剧情,美术方面下了大功夫。刚浴血奋战完就坐下来写诗泡温泉,这种动如脱兔静若处子的对比我太爱了。

我还以为结交贵人后可以投卷得官,浅薄了 :smiling_face_with_tear: 你小子原来只在乎听曲儿:rofl:

约翰同志,一起修习日本语啊 :crossed_flags: :jp:

有无大佐另开一帖立本语教学。期待 (☆▽☆)

1 Like

因为我想听懂日语影片里男女主人公的对话

非常有梦想

这个问题涉及的知识太深,我感觉不太能回答。但是,和歌可能更在乎节奏而不是音韵。可以听一下和歌的吟唱,这样感觉好像合理了许多:

顺便,前几天看到的语、言、诵、唱、歌、吟概念区分科普:

1 Like

我学着玩的,采集式学习,干中学,学中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