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生存指南引流&宣传

网站链接放在最前面:

相较之前,前 GitHub 仓库已经删除,更换仓库以调整域名,带来不便敬请见谅,详情见 link 中的仓库

并添加一张预览,增加門友的点击率

为什么要建站

在本站中出现过关于西安交大生存指南的身影,不过是一个已经毕业的校友创建的仓库。

最近重温上海交大生存指南,有感而发,为什么我们不能重新建立一个生存指南呢?刚好我了解了一些快速建站的方式,于是想到便开始行动,大约从考试周开始,直到现在,完成了大多数的框架搭建以及内容创作。

之所以使用一个我自己新建的仓库,除了一种对于项目的掌控欲之外,主要是因为笔者所喜爱的静态网站生成工具 VitePress 并不是上述提及的老西安交大生存指南的工具,而原站之中的内容笔者私以为大多数并不详尽/是以一种摘要性质的形式存在的。一个由较为优雅的静态网站生成工具部署的网站或许是有必要的,而在一个并不活跃的 Github 用户的仓库下进行新建 branch 并且维护,又显得过于效率低下了。

另一 西安交大生存指南 则是关于计算机专业的生存指南,而其中内容则甚少/就业相关内容较多,专业指向性较强。

综上所述,笔者打算重新建立一个西安交大生存指南,私以为已经具备较好观赏性的网站布局以及较为充分的内容,因此在門进行一个引流,同时欢迎大家进行贡献。

网站主旨

既然是新建一个西安交大生存指南,有必要阐述一下本人对于这一网站功能性的看法。

  • 偏向于功利主义:当今你交大多数内容均是充斥着人文关怀的,通过各种繁琐的辞藻将某一件事的实质与收益掩盖了起来。例如老师在宣传挑战杯志愿者的时候,不会提到这些工时等内容其实唾手可得,而不少的同学则被“骗”去打工。大学四年的时间是宝贵的,假如说是保研的话,甚至可以算作三年,每一位学生并没有如此多的时间浪费在效率低下收益甚微而又没有情绪价值的事务中。生存指南应该作为打破这种人文滤镜的指南,指出大多数活动的真实面目,并指出真正高效率的灌水方式生活方式。
  • 克制表达:本人在写作的过程中,部分内容可能已经偏向于暴论,这些内容有待后续社区的纠正。生存指南作为给新生的指路内容,不应包含过多的主观情绪,而是在大多数时候提供必要的打破信息差以及恰当建议即可。
  • 高信息密度:生存指南的建立的初衷之一是打破信息差,因此不应具有过高的阅读难度,如阅读过程中存在过多的排列堆叠式的信息,假如确实有必要存在,则通过折叠进行布局编排。大多数时候,假如说外界存在完善的教程,则无需再重复造轮子(例,在其中开设计算机必备技能章节,其中还需要写一个几千字的 git 教程)

本人期待大家对于生存指南的贡献,其中笔者无法完全触及,而需要大家贡献的,尤其包括:

  • 专业学习路线
  • 备考指南

笔者较为擅长且欢迎大家共同完善的包括:

  • 保研资讯
  • 科研(AI)相关

其他

本人或许不是一个特别成功的开源项目主持者,不过我希望我是。假如有門友打算合作,欢迎一切 PR/Issue/Discussion,或者直接加入 organization,是否有必要建立一个相关的交流群呢?毕竟相关推流不止会在門中进行,門友可以在本贴下回复,其他人呢?大家平时也可以水水群,交流点学习学术或者二游番剧什么的,感觉挺好玩的。

欢迎大家给出建议,也欢迎大家各种形式的引流!

15 Likes

你門无处不在的机器人把我的标题改了,绷

发现貌似不是机器人,是門友,居然起的这么早,辛苦了

也挺不错的想法。虽说涉及面很广,容易写的十分冗长。

是的,我会尽力维护这一点,控制每篇内容的长度,同时不同板块的划分也可以让内容看上去有组织一些

1 Like

个人认为西安交大生存指南共性的内容可以多一些,具体到专业以链接的形式引用即可。这篇文章很多部分可以归类为西安交大cs 方向生存指南。

門友分布在世界各地 :rofl:

1 Like


:+1:,网站做得很漂亮

2 Likes

这是一个很好的建议,同时,如你所见,本指南中带有强烈专业色彩的内容主要集中于学习路线部分(且仅包含人工智能专业,因为本人是人智而非 CS)以及保研部分。

前者可以通过条目间的折叠进行巧妙地管理,而后者则有待进一步的补充。

前人的生存指南中事实上基本是空的,仅在就业部分包含较多的内容(然而事实上就业是生存指南希望探讨的内容,但是并非全部)。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要不然关联若干的分站,要不然维护一个总站,显然总站的方式更为优雅。同时据本人了解,现如今诸多交大生存指南中,仅医学部的生存指南已经系统成体系,其他的均为内容不多或者较多 out of date 内容的“半成品”。

本人期待网站内容量足以支撑三级目录的时刻(如今仅包含两级目录),这意味着指南已经从一个小型项目成长为了系统的百科全书式的生存指南。

2 Likes

感谢认可,欢迎 PR/Issue/Star :thinking:

正如你提到的保研(更具体是科研)。如果你阅读过医学部生存指南(本站就有相关链接)就会发现不同学科间由于前置知识的需求和出成果的周期不同,本科生参与科研的方式也截然不同。关于医学生,在大一进组科研并非是“不明智的选择”。

辛苦学弟/学妹撰写和整理这么多内容,GitHub follow 了,这段时间有空尽量做一点贡献。

我反而认为你所批评的“繁琐的辞藻”不是充斥人文关怀,而是缺乏人文关怀,或者说这个“关怀”是要打引号的。我是 18 级的本科生(现在都勉强算老生了),后来很多学弟学妹非常高效地遵循了在大学期间获取 GPA、竞赛、科研的“最佳”建议,拥有了完全可以傲视我的奖项和论文。

让我有点唏嘘的是:从我的视角来看,一些高绩点或成果丰硕的同学依然迷茫,在发了第一篇甚至更多一作论文之后仍然没有自己的研究兴趣,甚至说不出自己喜不喜欢自己已经发表的研究;从他们的视角来看,有些同学和我诉说自己成为“大佬”之后生活没有更满足,尤其是学业生活没有给自己带来很多满足。

很高兴看到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同学为大家提供“高效的经验总结”,但也遗憾于很少有老师或者同学能为大家提供更好的人文关怀,帮助学业生活中的“大多数”找到自己所好奇的——甚至不必是热爱的——东西,进而享受一段属于自己的学业生活。譬如之后他提到自己的研究经历,能够满足地说我发了一篇研究某某问题的论文,而不只是我发了一篇 AAAI/CVPR 或者别的某某会议的论文,窃以为满足感要大很多。

当然,人的精神世界不可能脱离物质基础,总要先生存才能谈生活。可能是我一贯性格惫懒,也没有“锥入囊中”的超群天分,于是认为不只是站在山巅才有资格谈生活和追求,总希望看到更多站在山腰的同学也能在学业之路上找到一些快乐。(尤其是身在 CS/EE 等就业平均待遇最佳的专业中)

3 Likes

感谢建议!,我会在对应的板块中暂时添加 warning 提示,并且寻找各种其他专业的同学进行进一步的补充

1 Like

感谢学长的认可!

属实是缺乏人文关怀了,所以这个人文关怀我加了斜体,现在本科越发内卷的当下,确实长时间的压力后,即使小有成果也会带来迷茫。

生存指南拟在效率性的内容更加充分之后,加入更多的人文关怀相关的内容,正如上交生存指南最令人称道的并非其后面的诸如复习建议,而是其立志篇中的

我手上一本 1300 页的数学手册,上面记录了人类文明从远古直到二十世纪后半叶的主要数学成果。而我校高等数学教材(上下册)所涵盖的内容,不超过其中的 130 页。一个真正有志于建造科学大厦的人,是不应抱着一块儿砖头精雕细琢的。

一向令我感慨良多。在生存指南中开设人生篇也是出于类似的目的。

我对顶会的释然是建立在第一次中稿之后,此时才有了“可以做些其他研究”的松弛感,在当下的环境中,能够不骄不躁地进行有意义有深度且自己十分感兴趣的科研,不得不说是一种奢侈。

此句话十分赞同,正因如此,生存指南的初衷希望更多地帮助新老同学,一方面从效率上获得生存的资本,一方面则在繁忙的大学生活中找到人文关怀的一隅。

这毫无疑问是任重而道远的。

update 一下最新的网址,改为了 survivexjtu.github.io,同时为了原来的网站不污染 google/bing 的搜索,忍痛删库,在这里发一下,关注本贴的大家应该能收到提示

我感觉和本站的指南重复了,当然 lz 想自己盖也很正常。

如上所述:

門的深入交流板块中大多数内容皆转载自以上二站,相关问题已经指出。

层主在深入交流板块中给出的经验贴(e.g., 实习经验贴)是优质的原创内容。

然而本人并未同样在門中分享,而是建立生存指南处于两点顾虑:

門作为论坛,内容排序按照回复时间排序,同时难以存在更小板块的划分:深入交流已经是一个板块,再在其中建立更深的板块未必是一个好的想法。这使得内容组织仅能以长篇分享存在,或许缺乏结构性,即,无法进行阅读顺序的引导。

而 blog/wiki 形式的内容则善于组织结构。

同时,門中即使存在大量的活跃贡献者,依然可能陷入低知识密度的困境中。

设想这样一种情况,两个极具经验的人分享了科研入门的方法,因此开设了两个帖子,而读者进行阅读,不仅无法阅读一篇更加完整的结构清晰的文章,同时还需要自己总结整理两款内容中的异同点并加以概括(虽然这应该是大学生的基本素养之一)。而若是二人将内容放入一篇帖子,一种解决方案是人为的模仿 git 工作流,一人对另一人的内容进行 pr,另一种则是直接进行回复。前者过于不优雅,而后者可能被正常的讨论冲散,同时仍不具备结构性。

设想大量的贡献者同时在论坛中活跃,大量的帖子应回复时间被冲散,同时部分的帖子重复,这便又要锻炼读者的整理能力了,与建站或分享的初衷相悖。

综上,本人认为建立 wiki/blog 形式的网站是更加优雅且体验更好的方法,故建站。

2 Lik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