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思考:我们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
01 起因
近日,实验室一些同门开始了外出申请填报工作,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是将在 12 月份于邻国举办的一场国际学术会议。和同门交谈时,其中一位表示:这次的会议要不是导师的严厉督促,他绝对不会申请参会。欧洲的会议去多少个都行,邻国的一个也不想去。我问他原因为是不是惧怕核污水,他没有否认,补充回答:“我们要抵制他们的一切!”随后这位同门自己也笑了,补充道是开玩笑。
这位同门的人品非常非常好,学术水平也很高,我十分理解和尊重他本人和他的观点。只是这件事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为何近些年来针对邻国和隔海相望的某大国的排斥观念会如此深入人心?
我本人的思考并不是从这次简单的讨论开始的。
大概在去年或者前年,一位娱乐明星因为其“汉奸”行为被封杀。我酷爱在互联网上冲浪,从头到尾目睹了这一场“审判”。当然无论这位明星无辜与否,我这种普通人都不想和日进斗金的他共情,但是仅处于旁观立场,一些“罪证”令我不寒而栗——在外国的社交媒体上发了几张邻国敏感区域的照片,他在该敏感区域比 v 字留影,被判了“汉奸”之罪。恕我直言,在他们国家供奉重要之人的地点比 v,不正是代表不尊重吗?随后,去那里随地小便并发在国内社交媒体上的人,成为舆论定义的“民族英雄”。
关于明星真正被封杀的原因我并不关心,无非是娱乐圈内部因蛋糕分配问题的博弈。但是在这个事件中,人民群众的爱国情绪被利用,极端的民族主义横扫了一切其他的声音。民族主义就像一柄利剑,一旦出鞘将无法阻挡——因为出剑的理由是绝对正确并且能够自圆其说的——打倒叛徒,为了民族利益而战,谁站出来反驳,谁就是叛徒,是下一个被斩首的对象。
最近《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案第 34 条第 2、3 项引起了大家的讨论,修订案将“有损中华民族精神、伤害民族感情的行为”纳入了违法范畴,若该修订案通过,那么民族主义将有法律的支持,从此横行无阻。
前段时间,我将以前出国旅游的朋友圈全部上锁,生怕被抓出什么“不爱国”铁证,因为没人并能自己证明“爱国”,那么就是“不爱国”。当然或许我不会成为目标,普通是最好的保护色,但是极端民族主义的铁拳一旦出击,谁又能明哲保身?
02 当我们谈论民族主义时,我们谈论什么
如果要讨论民族主义,势必要讨论爱国主义。出于历史政治以及地缘因素,想要定义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而这两者经常被混淆。但是为了后续讨论,定义它们非常必要。下面我讨论的观点主要源于《关于爱国》这本著作。
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都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演变的概念,因此不妨结合历史解释二者。
基于欧洲历史进行讨论,爱国主义一词诞生于 19 世纪欧洲——“很多语言中“爱国主义”一词本自拉丁语的“祖国“”(patria),而在 16 世纪英语中“爱国者”(patriot)一词也不过是同胞(compatriot)的意思,直到 17-18 世纪爱国主义和爱国者才成为英国政治的争论焦点,很多情况下说到爱国就是表达对 英国政府 或 国王 的不满,因而这一词汇带有一定负面情绪。而从 19 世纪晚期开始,随着民族国家的崛起和民族主义的流行,爱国主义逐渐成为了服务于民族国家的工具,其与民族主义的边界逐渐模糊。”
民族主义的起源则诞生于 18 世纪法国大革命时期——“民族主义既是 民族独立 和民族解放的重要动力,促成了 法国大革命、德意志统一、非洲的去殖民化、苏联解体 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也有着罄竹难书的阴暗之处,导致了 两次世界大战、亚美尼亚大屠杀、纳粹大屠杀 等惨绝人寰的悲剧发生。”
欧洲爱国主义内涵的演变让我想起我国爱国主义的演变过程。上世纪改革开放后,随着大量外国资本和文化的涌入,吸收了资本主义思潮的中国人,从对国家和政府的纯粹甚至盲目热爱,转化为了对执政党的不满。进入 21 世纪后,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崇尚外国文化和批判国内政治体制等舆论声音屡见不鲜。主席上台后,强调“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将爱国主义同政府和执政党联系在一起,同民族精神联系在一起。在我国,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同“中华民族”概念高度绑定,而由“五族共和”演化出的“中华民族”这一概念,形成了我国独特的中华民族主义。
在单一民族国家,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语意通常有所重合,而在多民族国家中,爱国主义的解释更注重平权和融合。而我国虽然是共和制多民族国家,爱国主义的解释却倾向于单一民族国家,可以说我国的爱国主义是以“中华民族主义”为前提,并服务于民族主义。
因为民族主义在历史上引发了许多战争,这个词语已经含有贬义的意味,而爱国主义通常是褒义的。《青年参考》杂志于 2013 年刊登《“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不是一回事儿》一文,人民网 - 环球时报于 2015 年发表《别把爱国与民族主义混为一谈》评论文章,都意图明确区分我国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然而这样的讨论近年来逐渐减少了,这也侧面反映出,我国的爱国主义语义正在和民族主义融合。
“如果热爱国家意味着热爱共同的族群与语言特征、关于好生活的共享概念或对共同国家命运的想象,则这样的热爱无疑维持着对共同善的承诺。但它也鼓励了对国内外的文化、种族与政治多样性的蔑视与不宽容。有大量的这类例子,即有着公民思想的公民们准备随时为了祖国而流血牺牲,但他们也同样准备否定宗教自由、少数人的权利以及文化多元主义;他们爱国主义的狭隘性反映了他们对国家热爱的排他性特征。”
有趣的是,人民网 - 人民论坛文章《爱国主义不等于狭隘民族主义》中提到如下观点
“值得警惕的是,现在有一些学者和媒体,先是把爱国主义的政治情感与民族主义的政治思潮等同起来,然后再片面地把民族主义等同于盲目排外、狭隘自私的极端民族主义或曰狭隘民族主义。经过这样一番概念的偷换,就把爱国主义等同于我们所一贯反对的极端民族主义、狭隘民族主义了,于是,我们一讲爱国主义,马上就会有人将其斥之为民族主义,然后再列举一些极端民族主义、狭隘民族主义的表现和危害,去反对被他们扣上“民族主义”帽子的爱国主义。这样做,有的是犯了食洋不化的“洋教条”错误,用西方话语体系中的民族主义概念特别是作为一种政治思潮的民族主义,代替了我们长期以来所一直强调的爱国主义;还有的人是别有用心,通过反对所谓“民族主义”(其实是爱国主义)来否定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以达到西化、分化中国的目的,对此要高度警惕,并注意识别他们偷换概念的卑劣手法。”
此文最后一段
“爱国主义作为一个历史范畴,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百年前,面对民族危亡,爱国主义的行为就是英勇坚决地走上民族解放战争的战场,争取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鲜明特征就是“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今天,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必须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并将其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凝聚起中国精神,汇集起中国力量,坚持走中国道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为人类社会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该文先反驳了爱国主义不是民族主义,大批特批“别有用心”之人,再笔锋一转,承认爱国主义的内涵随着时代改变为了中华民族主义前提的爱国主义,即一种“政治爱国主义”,如此偷换概念手法之高超,才更应令广大读者警惕!
03 应当如何“爱国”
西方语境下,自由的爱国主义产生于对共和国政治制度和自由生活方式的热爱,它强调共和国的价值观和自由生活方式。而民族主义侧重于保卫和巩固文化、语言,更注重民族的精神和文化一致性。
我国的爱国主义,同样来源于受压迫、受侵略的历史,也生发于感人至深的故事、浴血奋战的先辈和对共产主义这一伟大理想的追求。但是随着历史的更替,战争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爱国主义被附加了民族主义的前提以及公民美德的义务,这使得“爱国”变成了每个公民的必要素质,并且很有可能令人陷入自证的陷阱。我斗胆一言,这并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
我心目中的爱国主义,源自于对国家的热爱,但并不是对民族一致性的忠诚和维护,而是对共同自由和维护这一自由的热爱。
“它是种特殊的爱,因其热爱的是特定民族的共同自由,由具有对该民族有着特殊意义的特殊历史背景的制度所维持着;这种制度激发并反过来由特定的生活方式与文化所支持。因对特殊性的热爱,所以它变得可能;但又因对特定自由的热爱,因而它不是排他性的:对一个民族的共同自由的热爱很容易扩展到国家疆界之外、并转化成为团结一致。”
总书记强调“不忘初心”,我相信这在对于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思考上同样适用。爱国主义不是“审判”的道具、“正义”的制裁,而是反对战争、维护自由。我们应当铭记为的共和国建立奉献自己的英雄,应当认识中华民族的团结一致的伟大力量,但是我们也不应忘记,先辈们心目中共和国的样子——共同富裕,人人平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
最后,我想以《关于爱国》的句子结尾。
“一个高尚的共和国需要这样的公民,他们不仅仅对爱与忠诚有兴趣,还必须有能力去热爱和忠诚……必须找到鼓励与维持正确的与热爱的方式;必须进入特殊性的危险天地并与排他的、不宽容的爱进行斗争。”